每日聚焦:金融机构行使代位权的主要要件是什么

2023-06-29 05:08:05 来源:法问网

一、金融法中确立代位权制度的理论根据

代位权制度,作为债的保全制度,首先见诸于合同法,随之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合同法解释(一)对此作了具体规定,由此构成了我国的债权人代位权制度法律体系。由于各类债权人所形成债权的法律关系不同?涉及的法律领域不同,合同法并不能涵盖社会中所出现的所有债权关系,正是这种局限性?使得它难以在除自身之外的其他法律领域拓展其针对性的发挥。为了使各类债权人的利益能够得到充分保护,特别是加强对国有经济利益的维护,我国于2001年4月28日制定的税收征收管理法率先在第五十条确立了税收代位权制度,这是我国经济法领域首次以立法形式规定代位权制度。而在金融法领域,则无金融资产保全的相关救济条款,这就凸显出当前金融立法在银行债权保全方面的缺憾。


(资料图片)

二、金融机构行使代位权的主要要件

根据金融机构自身的特点,同时结合法理及合同法的相关规定,金融机构行使代位权,需要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要件:

1、借款人未偿还到期贷款本金及利息

由于债权人的代位权是基于债权人债权的保全权能而产生的一项从权利,所以债权的合法、有效存在是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不存在、债权被撤销或债权人本身不具有合法资格,则均不存在代位权。这里的“合法”是显而易见的合法,是法院受理起诉时的判断,而不是经过严格的审判程序以后最终确定的结论。我国商业银行法第七条规定:商业银行依法向借款人收回到期贷款的本金和利息,受法律保护。这是商业银行要求借款人按期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最直接法律根据。因此,要求银行行使代位权必须达到“借款人未偿还到期贷款本金及利息”的要件。

2、借款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的到期权利,对银行债权造成损害

法理上判断债务人是否怠于行使权利,是以债务人的债务到期后,债务人不存在任何行使权利的障碍而在合理期限内是否主张权利为标准的。对此,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合同法解释(一)第十三条规定,合同法第七十三条规定的“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是指债务人不履行其对债权人的到期债务,又不以诉讼方式或者仲裁方式向其债务人主张其享有的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到期债权,致使债权人的到期债权未能实现。可以看出,该解释将债务人怠于行使权利特定化为债务人能通过诉讼或仲裁的方式向次债务人主张权利却一直未向其主张。

三、在诉讼中应当考虑的问题

1、金融机构对保全债权的必要性承担举证责任

从合同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来看,代位权行使的必要条件虽然没有具体标准,但从司法实践来看,下列情形之一可以与借款人迟延履行义务同时形成代位权行使的必要:

①债务人向该债权人或全体债权人明确表示无力清偿部分或全部债权;

②债务人的数个债权人其到期债权均未获清偿;

③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已进入诉讼或仲裁程序,且通过诉讼保全未能保全到足以清偿债务的资产;

④债务人未能履行生效的判决书、调解书或裁决书;

⑤有其他证据证明债务人已处于资不抵债的情形。对于上述情形,由于金融机构是主张行使代位权权利的当事人,因而,其应当按照主张要求,在诉讼中向法院举证。

2、借款债务人的诉讼地位

依照合同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债权人必须且只能通过法院起诉来行使代位权,而没有规定相应的当事人诉讼地位。按照这一精神,债权人为原告,次债务人为被告,当无异议。而对债务人的诉讼地位,在司法实践中则颇有分歧,究竟是作为第三人,还是作为共同被告,甚或是证人,因各种意见侧重的角度不同自然众说纷纭。但是,从债权人代位权的性质进行分析,将债务人列为共同被告是不妥的,因为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内容是债务人的债权,债务人不能成为自身债权的被告。此外,将债务人列为证人也不尽合理,毕竟债务人不是“局外人”,代位权行使的结果与债务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如果债权人败诉,债务人的债权将得不到法律上的保护;如果胜诉,则产生债务人债权实现的效果。因此,将债务人列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更符合立法精神。

3、金融机构在行使代位权时如何确定诉讼标的

金融机构行使代位权时确定诉讼标的,除了自身未受清偿的债权数额以外,还应当结合代位权的学理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①“全体债权人的债权”是代位权诉讼标的最大范围,是法律规定的上限,而行使代位权的债权人金融机构有权根据次债务人的具体情况作出选择;

②代位权的诉讼标的一般不超过金融机构的全部到期债权,在有充分证据证明的情况下,可以包括有保全必要的未到期债权;

③就次债务人而言,代位权的诉讼标的不得超过被代位的债务人的到期债权。另外,由于金融机构行使代位权时,可行使的债权范围往往是不确定的,尤其是利息部分,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以上就是律霸网小编为大家总结的金融债权保全中代位权制度的确立的相关要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标签:

MORE >最新资讯

15037178970

MORE >婚姻法

Copyright 2004-2022 zhaofa.com.cn 版权所有   邮箱:434 922 62@qq.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3000331号-27 有害信息举报